發布人:admin , 瀏覽次數:180 , 發布時間:2017-09-04 11:47
如何運營好一個社群?社群經濟能帶來什么?從2014年到現在,大家一直都在探索的路上。我自己創建過社群,同時也在別人創建的社群里。人人都熱衷于社群,那么社群到底是什么?QQ、微信群?類似于饅頭商學院、插坐學院的APP?貼吧、論壇、線下俱樂部?從廣義上來說,這些都是社群。但是,社群只是社群,社群生態才能帶來經濟效應。通俗點來講,想要形成生態,就要想方設法,把在社群里的人“盤活”。如何盤活?無外乎兩點,要么給他們帶去“精神的享受”,要么是“物質的現實好處”。
一、社群是“線上+線下”的“連接”
創建一個社群,首先需要有一個地方,可以是虛擬的(線上)、也可以是真實的(線下),“連接的能力”決定了能夠把這個社群創建的有多大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,線上創建社群的門檻越來越低,參加一次沙龍、組織一次活動,就能誕生幾個QQ/微信群、仔細一看,里面的人數都還不少,一開始的幾天,還有人在里面說說話,一個星期以后,基本上都會陷入沉寂,想要喚醒他們,基本上只能靠紅包,不過這種方式和飲鴆止渴沒啥區別,需要靠紅包喚醒的群,基本上就是死了。
很多群主也挺納悶,覺得自己挺勤快的,經常性的在群里互動,分享和群主題相關的熱門話題,就是看不到任何起色。很大的原因就在于,他們忽略了一個非常的重要的點,社群的運營光靠線上是不行的,重線下才是根本。這個就和談戀愛一樣,線上聊幾個月,不如線下見一面。群友之間也需要交流和互動,彼此之間不斷的熟悉,才能連接的更加緊密,自然而然在線上的時候會有更多的話題。只有通過線上+線下方式,才能將社群運營起來。
所以說,看一個社群活躍的程度,不僅要看有多少人在群里發言,還要看群里有多少人參加了我組織的線下活動。線下活躍程度怎么衡量?這對社群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。從活動的報名、現場互動環節的參與,以及購買了某些特定的產品……通過SCRM系統將這一系列的行為數據化,打通線上線下,才能了解你的社群活躍和用戶分層情況,評估做社群運營對業務產生了多少價值。
二、“精神的享受”從哪里來?
連接是構建社群的第一步,想要增加社群的粘性,持續不斷的補充新鮮血液,就像前文提及的那樣,你還需要給社群成員帶去“精神的享受”,換句話說,也就是價值的認同感。從創建社群的企業主來看,你需要提供和品牌相貼切的“價值觀”,就像NIKE的“JUST DO IT”運動精神那樣;從社群成員來說,我需要在這種運動精神里面感受到活力、健康、向上等“多巴胺的沐浴”,以及馬斯洛更高階層的需求,如參與感、被尊重等等。這種認同感,就像無形的紐帶,越認同,連接越緊密,和“情人眼里西施”有點異曲同工之妙。
這里必須劃個重點,雖然社群被大家炒的很熱,但是歸根結底,“產品”是關鍵,社群只是錦上添花。產品有多重含義,總的來說,就是社群成員“真的有收獲”。這里有幾個實操的點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。
第一, PGC的產出,需要定期的邀請行業大咖、領域專家去做分享,去互動。形式有很多種,不過還是“線上+線下的原則”,例如直播、群互動、線下沙龍等等。
第二, 尊重UGC,作為社群的運營者,你需要利用好UGC,不過更加需要“尊重”。比如母嬰品牌英氏,前期策劃了一個“拯救假老公”的市場活動,這個創意的來源和很多的觀點,都是來源UGC。那么何為尊重?比如我加了“連岳的粉絲群”,群主會耐心的整理出有建設意義的觀點,供大家討論。一天結束后,還有精華觀點的回顧,這樣大家會覺得,我的每一個觀點都沒有被浪費,這是一種很強的參與感和尊重感的體現,所以到現在為止,我在的這個群還相當的活躍。
如何運營百萬級用戶社群這里有3點訣竅
運營社群絕對屬于慢工出細活,只有慢慢經營好,才能開出花來。另外,這種尊重感,還需要群主絕對的勤奮,群主和群里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好友,朋友圈的評論和點贊也會相對頻繁,時不時給大家組織點小活動,帶來點小驚喜,都是社群運營的潤滑劑。
第三,對KOL的獎勵,在觀察UGC的時候,需要時刻留意社群里的KOL,然后適當給予他們獎勵。一來,可以調動KOL的積極性,二來,KOL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影響力廣的優勢,去影響更多的人,讓社群真正活起來。關于如何找到KOL,以及什么的獎勵才合適?其實,品牌主可以嘗試通過特定的市場營銷活動,以數據驅動洞察互動體驗中的KOL。比如,我們設定一個應用場景,在某一次舉辦沙龍的過程中,基于獎勵機制邀請現場嘉賓將主題相關的H5分享到朋友圈,通過SCRM大數據分析建模的方式,可以實時追蹤每個參與者該條H5分享狀態的點擊數,以及到底是哪些好友點擊了,還能持續追蹤多個層級的分享關系鏈,一眼就能看到誰是整場互動體驗的KOL。
注:每個中心的發散小點代表點擊的好友(小點越多,點擊越多)
三、社群生態,是最大的“物質現實好處”
縱觀科技新聞頭條,共享單車占了一小半:包括互懟、補貼、對刺、清場……ofo換上了“小黃人大眼萌”的新裝,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騷動。乍一看,是小黃車借助小黃人這個大IP,造更大的勢。但往細了研究,其實是兩個社群之間的聯盟,喜歡小黃人周邊、和喜歡騎小黃車的本來是兩個關聯度極低、相互獨立的社群,但是當兩者 “相互碰撞”的時候,這種異業聯盟就產生了化學反應:當兩個大IP變成了渾然天成的共同體,這對賤萌CP就形成了社群生態,小黃人讓ofo的品牌形象更加鮮明,騎行ofo在“感受城市微風”的時候,也讓小黃人這個周邊變得更加立體生動起來,在成功圈了一大波粉絲的同時,消費升級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。
異業聯盟構建社群生態,方式有很多種,關鍵是要找到兩者的連接點,就像ofo和小黃人的這次創意那樣“我們要黃在一起”,不僅是顏色的連接,ofo年輕、活力的品牌形象和小黃人匹配度也非常高。不過,想要找到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契合點,瞬間引爆市場,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簡單,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,通過品牌與社群成員之間的不斷互動,沉淀行為數據,才能將連接點落地,形成更大的生態聯盟,讓其有序、有趣、更有活力的發展下去。
青島網站建設,就找青島卓信網絡技術有限公司!(http://m.u7591.cn/)